Tag Archives: 腳踏車環島

Hiro&CC的捷安特環島之旅第1~3日-心得與沿途景點介紹

DSC_0090
時間:9天8夜
費用:2萬5~3萬不等(四人房費用)
出發地:台北/新竹/台中/高雄
總里程:約910公里
詳情請恰捷安特旅行社官網

寫在前面 – 關於自助旅行與騎車環島
DSC_0204
   Hiro是個極嚮往自助旅行的人,也有很多自助旅行的經驗,但是自助旅行與自助騎車環島兩個是完全不同檔次的。自助旅行除了食宿交通外,不太需要考慮太多的事,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多安排幾個景點,不夠的話就跳過幾個。但是自助騎車環島除了上述功課外,還要考量自己與同行者的體力與補給,車子故障的排除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從A點到B點已不再是買張車票或飛機票這麼簡單,而是途中每條路線都得查清楚。若搞不清楚走到車多路小的道路會使大家陷入危險中,若走到起伏過大的山路更是會耗盡大家的體力。

IMG_2516
  考量到自己可能沒有太多時間與精力準備,再加上騎自行車的經驗也不大足夠,於是報名了捷安特旅行社的環島行程。在9天8夜的時間裡一共要騎上900多公里,等於是平均一天超過100公里,這對於初心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仗著年初才剛跑完全馬的無知氣勢,還是果斷的報下去了。

DSC_0028
在此奉勸其他初心者不要一開始就參加這種中高難度的,必竟捷安特還有許多短距離的行程,可先試試自己的能耐再說。我犯的錯誤是認為跑馬拉松比騎車難多了,所以一定沒有問題,但騎車與跑步用到的肌肉並不一樣,我在錯誤的使力下騎到第三天就拉傷左小腿,使得接下來六天都靠一支腿來騎車,總是落在最後幾名才進站。

費用與服務內容
IMG_2472
(圖) 補給車上的Mini Bar應有盡有,除了吃的喝的以外還有肌樂及防曬乳等隨身用品。不用煩惱自行補給這事對車友的幫助真的很大。
費用包含,9天8夜全部的食宿,捷安特的腳踏車及頭盔的租借費用。領隊及隨行及補給車(一團有兩台廂型車再加上四位隨行車手共六人)。補給飲料及食物水果,還有故障排除等服務。

IMG_2609
(圖) 遇到岔路或轉彎地方時,都會有隨行指揮引導,即使人生地不熟也完全不擔心。
等於是,你只要報名以後,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準備好自己的行李與騎車裝備(車褲車衣手套等,行前捷安特會Email一份清單給你),以及把你自己的身體給照顧好。另外捷安特也有安排行前說明會,除了非常詳盡的說明以外,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這裡提出並得到滿意的回答。

IMG_2613
(圖) 要注意如果選擇四人房或三人房的話,你就得跟其他車友共床喔!
費用依房型而有不同,單人房四萬初頭,雙人房三萬多,四人房約三萬。不過選擇四人房的話你必需跟其他人共睡一張雙人床,若是晚上很不好眠的最好還是加點錢換雙人房甚至單人房。畢竟睡眠品質會影嚮到你隔天的騎車狀態。
另外考量到各別的需要捷安特有提供加價服務,想要輕一點車身的可以加價租碳纖維車,擔心自己體力無法負荷上坡路段則可以選擇電動腳踏車(電動腳踏車會給你額外的出力,但是你還是得踩踏板才行)。
還有對於不住在台北的車友們,捷安特有從不同縣市出發的環島團,台北團的批次最多,其他縣市比較少而且比較可能因人數不足而無法成團。

行程介紹(台北出發)
第一天 台北-新竹 93km
1.1 松山火車站

IMG_2474
早上約8點在松山火車站集合報到完以後,先做簡短說明及帶暖身操後,領隊幫每個人在環島一號線的起點照張相後就出發。這段路程由於剛開始對車況及隨行的手勢不太熟悉,加上都是騎在市區裡感覺有點混亂,不過很快大家就能進入狀況了。

1.2 大稻埕
IMG_2480
騎約7公里後,進入第一個補給點,其實這麼短的路程不太需要補給,頂多上個廁所就夠了。但大夥看到補給車上一堆零食水果後,還是會禁不住的吃了起來。領隊跟我們說很多人以為環島團是減肥團,但是一天會有7~8次的補給機會,很多人因為沒有節制,結果環島一圈回來身體也胖了一圈。

大稻埕
447px-南街殷賑
(圖) 畫家郭雪湖的作品-南街殷賑,畫出當時大稻埕的繁榮景況。圖片出處 

   位於台北市西區淡水河邊的一處舊城區,曾為台北市最繁華的集散中心。此地最早為原住民所居,19世紀中期,漢人在北部屯墾種稻,收割的稻米則在此地曝曬,因此得來大稻埕一名。而曝曬過的稻米也在原地交易買賣,久而久之,大稻埕成為台北農產品主要的交易場所。

商號
  1851年,住居雞籠(現基隆)的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而遷居至此地,並以林益順為商號開設了三間店鋪(今日的勝豐食品行&林五湖本館),為大稻埕最早的商店。

港口
IMG_3210
  淡水河岸早期以艋舺為主要港口,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械鬥事件,同安人被三邑人追殺一直逃至大稻埕,而原在艋舺的霞海城隍神像也在大火中被救出,之後建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安置供奉至今。而同安人在林佑藻的帶領下成立新市街,並利用淡水河開啟河運貿易。林佑藻與兄地們成立了復振,復源,復興三間店鋪(今日僅存復振)

淡水開港
IMG_2477
  1858年,因第二次鴨片戰爭失敗,清朝與法國和英國簽訂天津條約,開放安平,鹿耳門,鹿港,淡水為通商口岸。其中淡水則以艋舺及大稻埕為主要卸貨點,但因為艋舺位處上遊河道淤積嚴重大船難以停靠,大稻埕遂取代艋舺成為主要交易中心。大批歐美人在六尾街(今南京西路尾)紛紛設立洋行進行茶葉,樟腦與糖的貿易。1886年,大稻埕的茶商高達250家以上,大批的外國人將建築文化傳入大稻埕,出現大批兩層樓建築的洋樓。

日治時期
IMG_1933
   此時期的洋行遭日商抵制而轉以日本及東南亞為主要進出口地,1899年,因淡水河上游開墾,大稻埕碼頭淤積日漸嚴重,加上船運逐漸為火車給取代,荼葉生易不若往日。取而代之的是布料的買賣,今天的永樂市場曾經是台灣最大的布料買賣批發中心。在建築方面,承襲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西式建築風格,大稻埕有許多日本式巴洛克建築。

文化思想
  大稻埕一直以來是台灣本土與外來文化交會的最前線,因此思想上想當的先進。大正時期順應日本國內實行大正民主,台灣人在大稻埕發起台灣新文化運動,並向擴散。1914年成立台灣同化會,志在消弭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差別待遇。1920年,有新民會發起請願運動要求設置台灣議會。1927年蔣渭水等人創立台灣民眾黨。

參考資料:https://www.travel.taipei/zh-tw/must-visit/dadaocheng

P.S. 為了推廣台灣觀光,Hiro盡可能的將每個景點做介紹。但其實環島團並非觀光團,除了中餐之外,每個休息點的停留時間頂多就是10~15分鐘,真的沒時間走馬看花,頂多就是照幾張相片而已。

1.3 三峽老街
IMG_2483
從大稻埕開始騎入河濱腳踏車專用道上,過橋後就算離開台北市進入新北市了。之後順著大漢溪一直往上游去,一直到三峽段時才轉到汽車道路。這段雖然長但是難度不高,是環島行程裡少數不用與汽車爭道的一段。到了三峽老街會在外圍稍做休息,由於沒有時間逛老街,工作人員貼心的買了牛角麵包給大伙解饞。

三峽老街
IMG_9762 - 複製
(圖)三峽老街。
明朝末年時,有大批移民從中國渡海來到台灣開墾,這當中有些到了淡水河口,就順著河流往上一直來到三峽定居,形成村落。最早的居民以農耕為主,而後發現大菁這種當地植物的汁液具有很特別的藍色,於是利用它及三峽清澈的溪水來染布,成為有名的藍染。

IMG_9776 - 複製
(圖)藍染有一特別的色調。
  1858年,台灣港口對外開放後,許多外國人進到台灣,其中有些發現三峽山區的氣候很適合種茶葉,又有天然的樟樹提煉樟腦,於是引進種茶及製茶還有提煉樟腦的技術。藍染,茶,樟腦這三種於是成為三峽最重要的物產。集盛時期以三角湧街(今民權老街)為集散中心,每日由河道運往各地甚至外銷的船隻有六十艘之多,造就繁榮街景。
  不過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登台時遭受三角湧義勇軍頑強抵抗,日軍憤而焚街報復。三角湧街及祖師爺廟付之一炬 。

IMG_9747 - 複製
(圖)現老街建築多是日治時期所留下。
日治時期,因洋服及西服盛行導致藍染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採煤礦與木材。1916年,三峽推行街區改正工作,現老街建築多是當時所建,並建設鐵道以取代逐漸沒落的水運。三峽老街建築為紅磚瓦巴洛克立面結構,立面刻上家姓或商號,建築騎樓連續且地面整齊,為北台灣最長的老街。

三峽清水祖師廟
IMG_9793 - 複製IMG_9797 - 複製
為1767年所建,清水祖師爺則由安溪清水巖迎來。1813年,廟內設置私塾教導當地孩童。日本接收台灣時,因發生三角湧事件,日軍憤而放火焚燒祖師廟。1899年,祖師廟進行重建。1947年,廟宇年久失修破舊,藝術家李梅樹奔走進行改建,形成今日所建三進九開間式的殿堂式廟宇。

參考資料:http://www.sanchiaoyung.com.tw/

1.4 福山亭四面佛
IMG_2485
離開三峽老行街後,沒多久就進到桃園市,開始面對本行程第一個挑戰-約7k的上坡路,借此測試本團人員的能耐。此時,升級為電動腳踏車的團員可以清楚感受到差異,當其他人在牛步前進時,只有電動腳踏車還是以20k的時速穩健爬升。經過這段之後,領隊就會開始對一些跟不上的團員勸誘,往後的路還很長就別再勉強盡早升級吧!

1.5 大溪
IMG_2489
由於接近中午又剛爬了一段上坡,會感覺到有些許體力不足。好在從這裡開始是長下坡,13k很輕鬆就滑完了,中午就在大溪吃活魚。這幾天的中餐時間為1.5小時,吃完飯有些許時間讓你稍做休息或替下午行程做準備。記住褲襠的地方要抹上凡士林潤滑,否則長期磨擦下,跨下可是會磨破皮的哦。尤其是男士們更要注意,蛋蛋磨破可是很痛的。

大溪老街
DSC02068_thumb.jpg
   大溪位於於大漢溪旁,雖然位處淡水河流域非常上游的位置,但卻鮮少淤積。19世紀分在板橋林家的開發下,因航運而繁榮,為淡水河流域船舶的最終站。

DSC02088_thumb.jpg
  日治時期,因應大正八年(1919年)的市街改正計劃,於今和平路上的房子被改為非常有特色的牌樓立面,各家風格不盡相同卻又相互呼應,且至今保存狀況良好,吸引許多遊客假日來踩街。

大溪武德殿
DSC02097_thumb.jpg
日治時期,日人崇尚武士道,在各地設武德殿供日人子弟修練柔道劍道。大溪武德殿建於1935年,採新式鋼筋水泥建造,但風格上仿日式木造房屋,並以洗石子修飾外牆。屋頂使用唐風「鴟吻」,與一般日式鬼瓦迥異。

DSC02103_thumb.jpg
國民政府時期,武德殿做為大溪憲兵隊使用。2004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保存。

大溪橋
DSC02053_thumb.jpg
建於1934年,為採用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懸索橋,有豪華氣派的石拱門與精緻雕花。為連絡大漢溪兩側的重要交通設施。
DSC02030_thumb.jpg

1.6 新埔
IMG_2491
  下午的路程都很平順,不知不覺就離開桃園進入新竹縣了。補給車的補給雖然很豐盛,卻沒有提供咖啡,這讓有些咖啡癮的人有點難受。好在我們休息的新埔農會有賣咖啡,但小心咖啡會利尿喝太多可能會讓你撐不到下一個補給站。

新竹柿餅
IMG_2118-1_thumb.jpg
   柿子對早期桃竹地區的客家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農作物,因為部分地區土壤貧瘠不適合種米。而柿子不但營養價值高,種稙過程不像稻米需要大量水分。且經過日曬及風乾過做成的柿餅可以長期保存。

IMG_2116-1_thumb.jpg
   新埔為台灣最早生產柿餅的地方,從19世紀初至今約有170年歷史。生產季節為每年入秋以後,因為此時雨水少日照充足,搭配新竹特有的九降風吹拂風乾更是事半功倍。

IMG_2141-1_thumb.jpg
   現今農業發達社會,雖然柿餅早已不是主要糧食。但它仍是很重要的食補及中藥材,在中醫上有止咳化痰,潤肺等神奇功效。每年秋天,新埔當地會舉辦柿餅節,除了可以學習柿餅製作外,也可以體驗當地特有的客家文化。

1.7 新竹市
IMG_2493
新埔站接下來就到了第一天的終點-新竹市。由於正值12月,五點半不到就天黑了。我們到旅館的最後一小段得夜騎,這對隨行指揮有點難度。除了夜間視線差較危險,也可能發生團員走錯路的情況,好在夜騎沒有很久。進旅館後,領隊先帶我們拉筋,舒緩身體的酸痛,接下來領行李跟房卡就解散了。
回房間第一件事當然是趕快沖澡清爽一下,沖澡的同時也順便把車衣車褲等洗一下,否則隔天會發臭。車衣車褲本身都是聚酯纖維很好清洗,洗完後飯店都會提供脫水機,脫水完晾一晚就會乾了。當天晚餐為自理,我們大多去不遠的城煌廟口夜市解決。

新竹城隍廟
DSC02008
建於1748年,比當時淡水廳治還要早8年成立,是台灣史上先有城隍才有地方政府的唯一例子。城隍是陰間的一司法官,也是城池的守護神,由於是一種官職,所以各地方供奉的城隍爺不一定是同一個神。新竹的城隍爺最初為縣城隍,1875年台北城升為台北府,由於此時仍延用新竹淡水廳署,故城隍廟一并升為府城隍。1891年,新竹城隍廟被選為消災法會的地點,光緒皇帝因而晉封為都城隍威靈公,總轄全台灣,是台灣等級最高的城隍廟(另外同為省級城隍的有台南的台灣府城隍廟與台北的台灣省城隍廟,這三者誰大誰小一直沒有定論)。

DSC02012
新竹城隍廟在每年農曆7月時都會有開鬼門儀式,此時會舉辦一系列祭典活動,尤以7月15日城隍爺出巡時最為熱鬧。

IMG_2494IMG_2499
台灣的大廟由於信徒眾多,也會吸引不少攤販進駐,久而久之形成廟口夜市。新竹城隍廟的夜市更是規模龐大,有名的美食有鴨香飯,肉圓,粉圓冰等。

參考資料:http://www.weiling.org.tw/

第二天 新竹-鹿港 108km
2.1 新竹市
DSC_0001
早上6點時,被飯店morning call伴隨著大腿的痠痛叫醒,一陣梳洗後,把行李款款好帶到大廳後去吃早餐,7:10分集合後先做早操,然後講解當天的行程後,讓大伙補個水,擦擦防曬油就出發。出發前有注意到騎電動車的人好像變多了,果然經過了昨天7公里的上坡測試後,很快的就有人先投降了。

古都新竹-竹塹城
IMG_5346_thumb.jpg
   新竹為高科技的重鎮,同時也是將近300年的古城。最早設立的時間在1723年。當時清朝怕人民造反,禁止以石磚造城,早期的城郭是以竹圍方式造城。到了80年後的1806年始准造土城。1827年,趁著閩浙總督孫爾準造訪台灣之際,上奏清廷獲准造磚石城。

IMG_5405_thumb.jpg
   磚石城於1829年完工,周長約2.7公里,牆高約4.8公尺,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1842年,因市區發展,便在原本磚石城外又築一道土城。土城周長4.8公里,共有8個城門。1902年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建,磚石城與土城盡被拆除,僅留下東門迎曦門保留至今。

IMG_5341_thumb.jpg
   迎曦門位於東門圓環的中間,可從圓環外面走地下道到達,走出地下道時要小心不要撞到頭上的古蹟,它們為當初護城河的橋墩。城門上方迎曦兩字為1828年之題字,旁邊並保留建城點時的城碑。

IMG_5321_thumb.jpg
   城門外的護城河在城牆被拆掉後化做灌溉的圳道使用,後來隨者市街發展變成人人退避三舍的臭水溝。近幾年在新竹市政府的美化下,以美麗且乾淨的親水公園姿態重新展示在市民面前。

新竹火車站
IMG_5316_thumb.jpg
   建於1913年的大正時代,採用巴洛克與哥德的混搭風格,為台灣現在還在使用中最古老的火車站房。設計者為松崎萬長,他於德國留學,因此車站的風格上也偏向德式的格局方正對稱,梁柱裝飾簡單較少雕花藝術。為了加強早期台灣人時間的概念,在車站中間設置高且明顯的鐘樓,且其四面皆有鐘面顯示時間。他的其他有名作品還包括西門市場(現西門紅樓),及被拆掉的基隆火車站。

新竹市政府
IMG_5365_thumb.jpg

   原為新竹市州廳,建於1925年,採用和洋混風,主體為2層樓西洋式紅磚建築,但上方為和式木造屋頂。其正面玄關不但向外突出許多,使來訪者能從三面進入之外,更採用左右雙柱設計,以顯露官場的氣派。新竹州廳除外部格局方正,內部採用羅馬列柱及拱廊等大氣的設計,其扶手及燈飾可看出其細膩的雕琢。窗戶採日式上下開的推拉窗,可順應需求停留在任何位置而不滑動,如此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絲毫不覺得過時。

新竹市美術館
IMG_5363_thumb.jpg

   建於1925年,原為新竹市役所。與新竹州廳一樣,採用主體為2層洋式紅磚,上方為和式木造屋頂的和洋混風。但和式的屋頂上開了兩個西式的老虎窗,足見大正時代建築師在台灣的前衛設計。美術館本體雖然不大,但很有巧思的在正門做了三面玄關,及中間牆壁後縮等設計,用增加立體感的方式來加大視覺空間。

消防博物館
IMG_5387_thumb.jpg

   原新竹消防組新詰所,建於1942年,主體為6層的高塔及2層的建築。在日治時期曾是新竹市最高的建物,屬現代主義風格。其特色為塔頂的八角亭,相較於一般的四角亭其視野會更開闊。除了方便立即鎖定火災位置外,在戰時也易於觀測到敵機來襲。

東門市場
IMG_5380_thumb.jpgIMG_5381_thumb.jpg

   建於1900年,曾經是全台最大市場。1977年改建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成為第一座集合式市場,當時還設有電動手扶梯等先進設施。不過歲月催人老,東門市場也一度因老舊而風華不再,客源每況愈下使攤商陸續搬離,整個市場一片死寂。不過2015年在市政府的活化再造下,東門市場成功變身為許多年輕人的文創基地,從前的傳統小吃也化身為創意美食,成為文青的打卡熱點及美食觀光課的搜尋熱點。

新竹州圖書館
IMG_8181_thumb.jpg
   為紀念1923年日本裕仁太子訪問新竹而興建。建築物本身不是很大且僅有一層。但設計的簡潔大方,並使用當時新潮的鋼筋水泥工法。大門外刻意加上玄關讓整體更為氣派,並且玄關的柱子刻上磚型條紋,看似簡單的裝飾卻很巧妙的抹去了呆板。

IMG_8182_thumb.jpg
   圖書館的木窗與新竹州廳一樣採用日式上下開的推拉窗,可順應需求停留在任何位置而不滑動。另外上層加裝了透氣窗,增加採光之餘也有助空氣流通,在沒有冷氣的時代也能保有一絲清爽。

IMG_8183_thumb.jpg
  不過這麼美麗的圖書館卻曾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1984年這裡被新竹市政府標售出去。得標者新光人壽一度欲將此地改建為大樓。不過雙方在機關用地及商業區用地一直爭論不休。到了1998年圖書館被指定為古蹟不得拆除,新光人壽不服與政府打起官司。連年訴訟使得圖書館一直荒廢,狀況十分危急。最後在2018年新竹市政府與新光達成共識,由文化部提供5000多萬經費整理。2020年整修完畢並在這裡舉辦展覽,重現往日榮光。2023年,星巴克建駐於此,從前的圖書館如今化身為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

2.2 香山濕地
IMG_2506
  新竹又號稱風城,若是在逆風下騎車是非常耗體力的。好在冬季往南一路都是大順風,就醬被推著跑在平路上,一下子就抵達第一個休息點了。

香山溼地
IMG_2507
位於新竹市以南到竹南鎮12公里的海岸線,由頭前溪、牛浦河、鹽水溪三條河流沖積成占地1700公頃的海口溼地。此潮間帶累積大量的有機物質,孕育許許多多的蝦貝類,也因此吸引許多野鳥來此覓食,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野島保護區,也是「東亞水鳥保護網棲息地」的一環
1992年時,香山濕地原本可能因為香山案被當作工業區填海開發而消失,引起環保人士抗爭。1996年,台灣濕地保護連盟成立,大規模的保存運動引起國內外關注。2001年,環評審查報告出爐,作出中止香山案的決定,香山濕地才得以保存。2015年,濕地保護法實施,全國共83處,總面積47627公頃的濕地得到法律上的保護。而多虧香山案的搶救成功經驗,才有辦法推動之後的濕地保護法。

​2.3 苗栗後龍
DSC_0078
從香山濕地開始後就一直沿著海岸線騎乘,風景美又順風,不知不覺就騎了二十幾公里,也早過了新竹進到苗栗。第二個休息點清海宮是個滿大的廟宇,台灣的廟宇對車友很友善,提供停車外也有乾淨廁所方便。我們接下來也有滿多休息點在廟裡。雖然Hiro沒有很迷信,但還是會禮貌性的跟神明請安並請祂們保祐接下來的旅途一路平安順利。

2.4 通霄車站
IMG_2523
除了廟以外,車站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車站旁邊通常有店面,可以趁機買杯咖啡或吃點補給車外的食物。

通霄神社
IMG_4737_thumb.jpg
  由通霄車站往虎頭山方向走路約6分鐘,有一個日本神社,為1937年日治時期所建。戰後由於國民黨去日本化的關係,台灣許多神社都被拆掉。

IMG_4743_thumb.jpg
  通霄神社為了續存,將石柱上的昭和及日本名字的刻字全部抹除,神社的屋簷改成閩式兩旁翹高的風格。牆壁也改成磚牆,還在屋簷上方放上國民黨的黨徽,才得已倖存。

IMG_4741_thumb.jpg
  神社後來一度被改為忠烈祠,又被改為鄭成功廟。1992-2000年間,神社被軍方編入中部海岸巡防司令部。2002年,神社被登入歷史建築並列管保存。
  除了神社本體外,其石頭的島居,石燈籠,參道等都還保存完整,而旁邊的社務所則因為殘破不堪無法入內參觀,有待縣政府整修。

日俄戰爭紀念碑 (日文:日露戰役紀念碑)
IMG_4751_thumb.jpg
   日俄戰爭的海戰主要發生在日韓之間的對馬海峽,為什麼會與千里之外的台灣有著重要的關聯呢?
   1904年2月,日本與蘇俄為了爭奪東北的控制權而開戰,當時鴨綠江沿岸都是由俄國所控制。日軍先在鴨綠江對岸的朝鮮境內將兵力集結,於1904.4.30與俄軍展開會戰,並於5.1佔領虎山南邊不遠的九連城,在陸戰取得節節勝利。
俄軍為了扳回劣勢,決定在海上與日軍決戰,便遠從波羅的海調派艦隊繞到非洲,印度,最後經過麻六甲海峽來到東洋。不過俄軍的行動早已被日軍看穿,提前在苗粟通霄設立觀測站24小時監看台灣海峽的動向。


   1905年5月,歷經7個月的航行之後,俄艦隊終於抵達台灣海峽,但也被通霄的情報兵發現而通知日方。日艦隊在充足的準備之下在5月27日大敗俄軍於對馬海峽,日軍僅損失3艘水雷艇。

IMG_4771_thumb.jpg
戰爭過後,日本軍力震驚世界,已具有不輸歐洲列強的實力。而俄國則爆發了一連串革命,最後沙皇統治被推翻。為了紀念此次戰爭勝利,日本便在此處設立紀念碑。國民政府來台後,紀念碑被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此處除了歷史意義之外,其海景也是絕佳,適合天氣好的時候來這走走。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2.5 台中大甲
IMG_2526
   我們只用一個早上就騎完整個苗栗了,中午在台中的大甲吃飯。今天午餐跟昨天一樣都是豐盛的桌菜,而經過上午60k的運動,大伙的食慾比昨天更好了。

大甲鎮瀾宮
IMG_5945-1_thumb.jpg
   大甲鎮瀾宮為台灣信奉媽祖的代表廟宇之一。相傳為福建湄州人林永興從湄州媽祖廟帶來台灣,當時廣受湄州移民參拜,便於1732年建祠。1770年改建時取名為天后宮,1787年重建時,因媽祖有鎮海安瀾之神力,故取名為鎮瀾宮。

IMG_5949-1_thumb.jpg
   每年農歷三月時,鎮瀾宮均會舉行繞境,時間長達九天八夜,全程經過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再返回,總長超過300公里。期間有逾十萬信徒參與繞境,為台灣宗教一大盛事。

2.6 彰化伸港
IMG_2528
  台中是個東西寬南北短的城市,所以約莫30km就抵達彰化市了。途中有經過幾座橋,Hiro在上坡時踩得特別吃力,後來決定看到橋就先加速衝上去,但肌肉疲勞時瞬間出力過猛是很容易受傷的。

2.7 彰化鹿港
IMG_2538
   雖然今天騎了100多k,但在西部大順風加持下,約4點左右就到第二天的終點-鹿港。晚餐在飯店吃,吃完了可以走路到鹿港小鎮逛逛,不過禮拜天晚上的鹿港大家很早就關門了,沒什麼可以逛。這時發現雙腿也漸不聽使喚,沒這麼愛走了,還是早早回去休息吧!

鹿港 天后宮及老街週邊
IMG_8064_thumb.jpg
鹿港,是清代時期台灣最大港口,因當時會有成群野鹿聚集在海口而得名。當時文風鼎盛,仕紳及顯赫皆來此定居,發展出鹿港獨具的特色與文化。十九世紀中葉後,因為港口泥沙淤積,又沒有鐵路通到這附近,導致鹿港快速沒落,年輕人紛紛搬到外地謀生。不過,鹿港也因再開發價值不大而保存了大量古蹟,保留的完整度比台北或台南的舊城區皆高。近年積極發展觀光業而漸漸恢復往日榮光。鹿港天后宮是最早的湄州媽祖廟,而裡面的媽祖神尊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水師施琅將軍所帶來,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一直是鹿港民眾的信仰中心。

半邊井
IMG_8069_thumb.jpg
  隨著源源不絕的參拜人潮,天后宮周圍也漸漸發展。因早期沒有市鎮規畫,所以造就了鹿港小鎮充滿著狹窄而彎曲的巷弄,走在裡面有種迷宮尋寶般的趣味。鹿港老街雖為這裡最熱鬧的地方,但也完全寬闊不到哪裡去,每逢假日總是摩肩擦踵,寸步難行。老街裡面的主要古蹟文物有半邊井及鹿港公會堂。台灣早期鑿井不易,通常只有富人家才有井水可用。但鹿港的「三槐挺秀」的王家,把井鑿在自家圍牆旁邊,並將一半的井設在圍牆外,大方將井水與左鄰右舍分享,傳為佳話。

鹿港公會堂
IMG_8043_thumb.jpg
鹿港公會堂為大正時期所建,為當時鹿港人的聚會場所,現在作為鹿港藝文館使用。

隘門
IMG_8046_thumb.jpg
  老街隔壁的後車巷有鹿港僅存的一座隘門,為早期劃分各角頭勢力範圍的界線。

桂花巷藝術村
IMG_8050_thumb.jpg
   桂花巷藝術村為早期日式建築群,到了國民政府時期一度因年久失修而幾乎成為廢墟。在2009年重新整修後,並廣邀各方藝術家前來進駐,現已成充滿文藝氣息的打卡熱點。

九曲巷&十宜樓
IMG_8029_thumb.jpg
   九曲巷為第一市場旁的小巷,如同其名極度彎曲,長度不長但走出來後完全失去方向感。相傳為使盜賊迷失方向,及防止強烈海風而故意弄成這樣的。九曲巷裡有以前文人雅士聚會的十宜樓。

鶴棲別墅
IMG_8035_thumb.jpg
 出九曲巷不久有鹿港富商王煌的故居「鶴棲別墅」,雖為傳統閩式格局,其門廳卻打造成西式半圓柱建築,為非常特殊的閩洋折衷式風格。

鹿港民俗博物館
IMG_7872_thumb.jpg
   鹿港為五大家族辜家創始人辜顯榮的發跡之地,而民俗博物館為辜顯榮的故居。館內除收藏許多珍貴鹿港文物之外,博物館本身也是珍貴的展品,它分為正前方的洋樓及後方的古風樓。洋樓建於1919年,經典的圓頂造型可以看出是巴洛克式建築。格局對稱氣派,在柱子,屋頂,角塔各處都可見到細膩的雕刻。外牆貼滿了在當時非常稀有昂貴的磁磚及華麗的圓拱迴廊顯露著屋主的尊爵不凡。

IMG_7909_thumb.jpg
  土風樓建於18世紀,為傳統閩南式長條街屋。

第三天 鹿港-嘉義 73k
3.1 鹿港 3.2 龍山寺
DSC_0127
  第三天是這九天裡最輕鬆的,不但8點多才出發,還先繞到了鹿港龍山寺參觀了一下。原來今天只有73K,逆風時一天剛好騎得完,但順風時太早到可能旅館都還沒法入住。也因此多了難得的觀光行程。

龍山寺及週邊
IMG_7994_thumb.jpgIMG_2580IMG_7996_thumb.jpg
台灣一共有5座龍山寺,由北而南分別為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鹿港龍山寺,台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皆分靈自福建晉江的泉安龍山寺,而鹿港龍山寺是5座裡面保存最完整的。

IMG_2575
鹿港龍山寺始創於明末清初,於1786年遷於鹿港現址,主祀為觀世音菩薩。日治時期,鹿港龍山寺成為日本本願寺的分寺,主祀改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被移至後殿供奉,而後於1921年因後殿大火而燒毀。1961年,廟方重塑觀世音菩薩寶像,並重新移至正殿,原阿彌陀佛則移到後殿供奉。

金門館
IMG_7989_thumb.jpg
1786年林爽文事件爆發,清政府派軍登陸鹿港處理判亂。1787年判亂平定之後部隊在此駐紮,當中有許多金門子弟兵,因其信仰需求於1805年將一住居改為浯江館供奉金門蘇府王爺。1834年浯江館重建之大致維持今日樣貌,改名為金門館的時間不祥,推定為咸豐至光緒年間。

摸乳巷
IMG_8020_thumb.jpg
   鹿港摸乳巷,約有200年歷史,長80公尺,最窄處僅70公分。當對向兩人交錯時需側身行走必免碰觸,但遇到豐滿一點的女性還是難免會碰到,因此有摸乳巷之稱。

3.3 溪湖糖廠
IMG_2583
台糖的糖廠也是不錯的休息點,因為台糖的冰真的很好吃,只可惜沒有坐到甘蔗小火車。接下來就會離開彰化進入雲林。

溪湖糖廠
IMG_7780_thumb.jpg
  原名大和製糖會社,為辜顯榮於1919年所創,隔年與日本製糖合併,取名為溪湖製糖所。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糖溪湖糖廠,1970年代全盛時期,日產量可達4000噸。

IMG_7786_thumb.jpg
  因為產量非常大,因此特設有專門運送製糖原料甘蔗的火車,其軌道為國際標準軌距的一半,所以叫做五分車。五分車軌道遍佈整個彰化縣,當時除了糖業運輸使用外,還提供居民日常交通需求。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其便利性可不輸給捷運哦! 2002年,因製糖業連年虧損,於3月8日停止製糖,並轉型為觀光園區。2007年,五分車修復完成,重新行駛在當初運甘蔗的軌道上,只是從一根根的甘蔗改為大大小小的觀光客。

IMG_7784_thumb.jpg
 346號蒸汽火車為燒煤炭的火車頭,1948年於比利時製造,並於隔年來台服役。1977年,因鐵道柴油內燃機政策而停用。於2007年經台糖老員工細心修復並重新啟動,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為溪湖糖廠的鎮廠之寶。除了搭乘五分車之外,溪湖糖廠亦設有文物館,蒸汽火車展示館,及製糖工廠可供參觀。當然,來到這裡千萬不要錯過便宜又好吃的台糖冰品。

3.4 雲林西螺
DSC_0237
中午吃飯前會經過有名的西螺大橋,這座完工時曾是世界上第二長的鋼骨鐵橋。不過六十多年後來走卻感覺很窄,只有雙向各一線而已,有時與車爭道還有點危險。在西螺大橋拍張團體照後,中午就在西螺老街吃肉圓跟米糕。吃完後還有時間逛逛老街。

西螺大橋&老街
   西螺因位處濁水溪沿岸,早期為平埔族的居住地,其原住民語為Sorean,之後來發墾的漢人便取其音命名為西螺。西螺不僅是彰化到雲林的渡船口,更是濁水溪重要的轉運站。因此逐漸發展為有規模市集。

IMG_2596
日治時代,因一場大地震將當時老街大部分的房子都震垮,隨後,政府推行一連串市區重建計畫。將大通(現大同路),二通(現延平路),三通(現中山路)這三條街道的房子做了完整的規畫。使用當時最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屋身正面各式華麗的女兒牆,有的更講究的還會加上鐘樓。是當時這一帶最繁華的街區。

DSC_0220
1937年,日政府興建濁水溪大橋,使用灌漿抽沙等繁複工法做了32座橋墩,後因為戰爭所需鋼材不足而停止興建。直至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在美援資助下於1952重啟興建並於同年完工,是當時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當時橋上還設有糖業鐵路,形成鐵公路並行的奇特景像。

DSC_0172
近年,因中沙大橋及溪州大陸續完工,西螺大橋的重要性大不如前,延平老街跟著沒落。2004年,雲林縣政府將西螺大橋列為雲林歷史建築,積極發展觀光業。並成功爭取到大甲媽祖遶境,及單車環島等重點路線,而開始有復興跡象。

3.5 斗南
IMG_2604
跟前兩天的桌菜比起來,肉圓米糕這種澱粉類剛吃完會飽,但沒多久就餓了。好在此時陸續有車友貢獻鹿港名產,水蒸蛋糕及牛舌餅,再加上補給車上源源不斷的補品,怎樣都不會讓你餓著。

3.6 嘉義
IMG_2605
離開斗南很快的就進入嘉義縣,這邊會在民雄的嘉義表演藝術中心停一下,由於沒有賣店,所以領隊準備了豆漿肉包招待大伙。下一站來就準備進入嘉入市區-今天的終點站。晚餐跟第一天一樣是自理,嘉義有名的是雞肉飯,其中有兩家離我們下榻的飯店那邊-嘉義圓環很近,噴水雞肉飯及郭家都很有名。另外一家叫劉里長,離的比較遠就吃不到了。

小結:
以上就是第1~3天的心得與介紹,接下來路途還很長,有6天共600多公里。可點選以下連結看接下來4~6天以及7~9天行程,還有詳細的路線地圖。

點此看環島4~6日          點此看環島7~9日

詳細的路線地圖: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徵求作者同意

Hiro&CC的捷安特環島之旅第4~6日-心得與沿途景點介紹

DSC_0004
前情提要:
只憑著一股衝動,連車都沒有的情況下,Hiro報名了捷安特自行車環島。9天之內共要騎900k。第一天由台北騎到新竹,第二天由新竹到鹿港,第三天則騎到了嘉義。看起來很有進展,不過頭三天只不過是剛開始的暖身而已,一共只走了274K,而且沿路幾乎都是平路順風。但這已讓Hiro全身痠痛了,而重頭戲接下來才要開始。

第四天 嘉義-高雄 127k
4.1 嘉義市

IMG_2627
昨天開始左手無名指開始麻木,原以為只是暫時性的,沒想到隔天一早連小指都麻了。很緊張的跑去問領隊,結果她說我把手抓太緊,基本上騎車要放輕鬆,與前方保持距離手就不用隨時放在煞車那邊,不過領隊也說這麻木應該環島完都不會好了(結果真的過了一個月才好)。今天是環島9天來最長的距離,共要騎127K。

DSC_0041  首先第一站就是離開嘉義進入台南,中間經過北迴歸線就算進入熱帶區,氣溫比起前三天有明顯變熱。

嘉義市
castleeastdoor1
(圖)諸羅城照,出處:東門粿店
嘉義,古名諸羅山,為原住名語的音譯。西元1621年,海盜顏思齊登陸笨港在此墾荒。1624年荷蘭人統治時,在嘉義鑿了紅毛埤,即今天的蘭潭水庫。1704年,清康熙年代,嘉義市為諸羅縣的縣治,並圍以木柵為城,為台灣第一個建城的城市。1727年清雍正時期,原木柵已改為土城牆並於東西南北方各開一城門,還設有炮座。1786年乾隆時期,林爽文判亂,圍攻諸羅城數月,當地人民起身助清軍抗暴,順利降伏林爽文。為感謝當地人民義舉,乾隆皇帝特賜名嘉義,為「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意。1906年日治時期發生大地震,除東門外其餘全毀,1912年時東門亦老舊不堪而損毀。1971年重建東門為鋼筋水泥的建築,但早已失去其歷史意義,1998年東門被拆除,嘉義市再無城池古蹟。
1931年日治時期,嘉義農林學院棒球隊(簡稱嘉農Kano)奪得台灣高校棒球冠軍並代表參加甲子園,之後一路打進決賽,震驚日本國內。
 1947年爆發228事件,嘉義民眾攻占了市府,電台,並包圍機場。3月12日,政府開始大規模鎮壓市民,3月18日,代表市民談判的多位嘉義士紳遭政府槍決,包括名畫家陳澄波,使得嘉義市成為228事件的重災區。1989年,嘉義設立了台灣第一座的228紀念碑。

參考資料:東門粿店

​4.2 後壁火車站
DSC_0063
也許是昨天才騎70幾K,早上都沒什麼痠痛感,大意之下就開始猛騎,結果一開始的路段左小腿就拉到。剛開始時還不以為意,沒想到越騎腳越痛,才驚覺已經拉傷了。為了不讓傷勢加劇,只好只用一隻右腳騎,結果馬上就落到最後面去了。趁著進站休息時趕緊按摩緩解,畢竟後面還有100多k要騎。

後壁火車站
IMG_2630
後壁火車建站於1903年,為台南最北的車站。1941年因大地震而倒塌,1943年新站房設立並一直沿用至今,是台灣保存最好的日治時期木造車站。

4.3 麻豆
IMG_2635
這段路程有20k,原本正常騎就已經不輕鬆了,更別說帶傷騎了。結果按摩效果很有限,騎沒多久又開始抽痛,只好打定主意今天一整天都用右腿騎,等到晚上再想辦法了。

台南牛肉湯
IMG_3125-1
台南是台灣的美食之都,而其中牛肉湯更是這幾年來人氣最高的。牛肉湯的湯頭有百百種,以慢火細熬的大骨湯及中藥湯為普遍,也有清爽帶有果香的蔬果湯頭,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但說起最重要的牛肉,則一律都是當天現宰的溫體牛肉,切成薄片狀,直接以滾燙的湯頭燙至半熟。如此一來才能嘗出牛肉的新鮮美味。

IMG_3123
而講究的店家甚至還會有切肉處理室專門處理新鮮的牛肉。台南市政府推出了清燙牛肉湯指南手冊,手冊裡的90家牛肉湯店家,一律是使用未滿6小時的現宰牛肉。有些店家為了掌握牛肉絕佳風味的黃金時間,甚至指名牛肉搭上計程車,從產地吹著冷氣直送到店家。

參考資料:https://www.twtainan.net/zh-tw/shop/cuisines

4.4 七股
IMG_2636
這一站我是最後一個進站的,而且晚前面的人一大截,上個廁所沒多久就得再出發,出發前趕緊從補給車拿肌樂來狂噴。

七股鹽山
DSC01580_thumb.jpg
七股曾經有台灣最大的鹽場,總面積2700公頃,年產最高可達11萬噸。而其曬年的歷史早在17世紀,鄭成功時期便存在。後來經過日治時期的「台灣製鹽」及「南日本鹽業」逐步擴建,再到國民政府時期的台灣治鹽總場達到最高峰,全盛時的鹽產量占全台的6成。之後由於曬鹽成本偏高,無法與國際鹽價競爭,七股鹽場遂於2002年廢曬。

iphoto-870_thumb.jpg
廢曬之後的鹽場改名為七股鹽山,轉型為觀光用途,將剩餘的鹽堆成兩座鹽山來吸引觀光客,其中一座高20公尺,有如白雪山頭一般的耀眼。園區亦保留當初製鹽設備供教學用途。

4.5 安平
IMG_2637
午餐在台南市區附近吃,照理說來台南就該吃台南小吃的,但我們竟然是吃桌菜。原本想自己去附近吃有名的文章牛肉湯,但想想自己的腿傷還是算了吧! 吃完以後順便跟餐廳要了冰塊冰敷,左腿漸漸不那麼痛了。

安平古堡
DSC00136_thumb.jpg
最早於1624年由荷蘭人所建造,當時的僅為木板及土石搭建的簡易防禦構築,名為奧倫治城(Orange)。1634年改為磚石城堡,並重新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當時的熱蘭遮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包括漢人,原住民,荷蘭人,日本人會在城堡前的廣場進行交易。

DSC00091_thumb.jpg
1661年,鄭成功渡海來台。先趁大潮之際由鹿耳門水道進攻,先切斷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現赤崁樓)間的補給,並包圍後者,使之缺水缺糧不得不投降。隨後包圍熱蘭遮城,經過十個多月,荷軍幾乎彈盡糧絕,反觀鄭軍利用這數月進行屯墾並徵收民間糧草,已無缺糧危機。荷軍見勢難反轉終於開城投降並離開台灣。

DSC_0200_thumb.jpg
鄭成功接收熱遮蘭城後,將城改名為安平城。不過1683年清軍入台後,城堡近乎荒廢。1874年,沈保楨來台處理牡丹社事件之際,決定拆掉安平城外牆將磚頭搬到二鯤鯓建立炮台(又名億載金城)。

DSC_0219_thumb.jpg
日治時期,安平城被剷平搭建海關宿舍,原本的熱蘭遮城遺跡僅剩一處糯米牆及一古井。戰後改名為安平古堡並重修海關宿舍為展示空間,展示當初荷蘭及鄭成功時期一些重要史料。

​4.6 興達港 4.7楠梓代天府
IMG_2640
下午基本上就是小心翼翼的騎避免傷勢加劇,到了休息點就按摩加噴肌樂。其實若真的騎不動的時候,是可以上補給車的,但錢都花下去了總是會想要完成它,為了對得起我的血汗錢,只得死命撐下去。

IMG_2643
下午四點,終於撐到了最後一個休息點代天府。

4.8高雄市
IMG_2653
進入高雄市時,領隊千交代萬交代要跟好,還要特別注意這裡的機車可沒有其他縣市這麼友善,特別此時是下班車多擁擠時刻。果然騎沒多久就有車友跟一輛機車擦撞,好在當時速度不快沒有受傷。我們第四天的行程就在驚恐中結束。

第五天 高雄-恆春 104km
5.1 高雄市 5.2 大寮
IMG_2657
昨天回到飯店就是一直冰敷,還好到了早上走路就不會痛了。市區路段大部分是走自行車專用道,免去了與高雄機車爭道的恐怖。第一個休息點過了之後,接下來就穿過高屏溪進入屏東。上橋時,一位車友看我騎得姿勢很奇怪(因為只靠一隻腳出力),便拿出一種叫安摩樂的痠痛藥劑給我使用,擦起來有熱敷效果。另一位車友則主動當我的破風手幫我一路檔風,前有破風手時阻力頓時少了許多,這次受傷以來第一次感覺身體很輕鬆。

5.3 潮洲
IMG_2665
接著南下恆春時我們經過了潮州鎮,此時我們車隊的新加坡朋友眼睛突然亮了起來,因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潮州來的,只可惜他們說的潮州是廣東的潮州市。領隊請我們吃這裡有名的燒冷冰。這家冰店的隔壁剛好就是藥房,馬上去買一瓶剛才車友給我塗的安摩樂。這安摩樂真是萬靈藥,身體哪邊有酸痛就擦哪裡,而且一擦就見效,我接下來五天居然一整瓶給它全擦完了。

潮州
IMG_2662  1661年,鄭成功擊敗荷蘭人收服台灣以後,下令屯墾台灣各地,以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當時隨鄭成功來的廣東潮州人以及隨後來的同鄉即在此地安頓生活,並且命名為潮庄,之後潮庄發展越來越大,1936年改為潮州街,戰後則改為潮州鎮。

三山國王廟
20161221115325161
(圖片來源) 潮州鎮公所
在17世紀的年代,航海是件困難的事,尤其是台灣海峽的海相極差,被稱之為黑水溝,每次的出海都有可能是有去無回的旅程,因此向老家潮州霖田的三山國王請求香火及神像一起渡海保平安,平安抵達後居民就蓋廟供奉神明,即今日的潮州三山國王廟或忠主宮。三山國王一路守護著潮州人至今,是這裡的信仰中心。

燒冷冰
IMG_2664IMG_2663
在潮州圓環有兩家有名的燒冷冰店,其中阿倫冰店已經有50年的歷史。燒冷冰的甜湯裡有湯圓、芋頭、綠豆,紅豆等配料,全都是當日現煮。為了保持它們的口感,點餐時才會從熱鍋裡撈到盤裡,然後上面打上厚厚一層的挫冰。吃的時候要從下層舀起,讓熱騰騰的配料跟挫冰一起入口,那種吃出燒冷燒冷的感覺。

參考資料: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5.4 加祿
IMG_2670
靠著車友義務幫忙破風及神奇安摩樂的加持下,早上行程居然順利騎完了。中午在加祿吃烤雞,吃飯時領隊提醒有一段會一直上上下下,算是替明天的壽卡坡暖身。

5.5 枋山
IMG_2675
下午我想說腳已經沒事了,於是叫破風手車友不用再幫我檔風。沒想到這路段的落山風不但風強,還會四面八方的亂吹,只得用麻掉的手死命抓著握把。在大風之下有另一位車友居然躲到我後面換我幫別人檔風。

IMG_2677   不過這裡開始就是超美海景,即使被吹得東倒西歪,大家還是很開心的沿途停車拍照。

5.6 恆春
DSC_0142
騎了五天,我們終於騎到了台灣最南端。我們住的地方離墾丁不遠,不過冬天的墾丁沒什麼觀光客,而且明天一早就有連續52k上坡的挑戰,團員大都沒興趣出去逛。但是還是有兩位體力超好的新加坡朋友跑去墾丁大街。我的左腿今天雖然還是使不上力,但至少不會騎一騎就抽痛,希望明天壽卡能順利過關。

恆春古城
Sing_Bo-ting
(圖) 台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是清政府時期促成台灣建設的功臣
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日本掃盪了台灣原住民之後,就在車城那附近長期駐紮。清政府派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來台巡查後,意識到己方領土被日方占領後,於9月至10月派遣準軍共6500人分批抵達。日軍人數雖與清政府相當,但因水土不服而罹患瘧疾,病死者約占總數的1成,早已無心留在此地,於是與清廷和解撤軍。

Hengchunold
(圖) 恆春古恆的南門,是東西南北四門當中保存最完整的,圖片出處
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開始積極治理台灣,增設府縣。於牡丹社事件的隔年興建恆春城,並於1879年9月1日完成,其城周長2600公尺,牆高約4公尺。歷經一百多年的戰火及地震颱風等的催殘,恆春城的城牆幾乎破損消失,但其東西南北四座城門仍尚存,是台灣所有城池裡面唯一保留所有城門的一座。恆春古城於1985年被指定為2級古蹟。

參考資料:http://vr.ktnp.gov.tw/ktnpeevr/ohcw/04listc.html

第六天 恆春-知本 110k
6.1 恆春

DSC_0028
大家好像被早上出發前的白板上寫著連續29K的上坡嚇到,因此即使沿途的風景很美,但空氣卻異常沈重,大夥默默的騎著車往壽卡前進。

6.2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DSC_0076
在上坡路段時,只見騎電動腳踏車的人以20k的時速衝上去,其他人只能奮力的踩著踏板龜速前進。

DSC_0112
牡丹水庫那段是最陡的一段,我必須要用Z字型走法才能勉強上去。

牡丹社事件
Battle_of_Stonegate
(圖) 日本出兵台灣圖
西元1871年10月18日,一艘琉球的船在海上遇到了颱風,漂到了台灣的八遙灣,結果有54人慘遭原住民殺害,剩下12人在當地漢人營救下逃往台灣府(今台南),由清朝政府送回琉球,史稱八瑤灣事件。

Mousyun
(圖) 日本出兵台灣的炮艦-孟春艦
其實之前類似事件經常發生,但由於琉球為清的藩屬國,這種事發生時僅會對受難者撫卹並送回琉球。而八遙灣事件發生之時,琉球已為日本控制,日本為了與清朝貿易而繼續使用琉球王國的名義往來(中日當時並無直接貿易,參考資料),而清廷並不知情。於是當日本向清政府追究時清廷這邊覺得莫名奇妙,便答:「兩邊都是我的藩土,我自己的人相殺,甘你何事?」但日本也不方便破梗,怕被清知道琉球已是他們的屬國後從此也不用做生意了。剛好被殺的54人當中有4人是日本岡山縣人,於是以此問罪。清政府覺得很煩,想說反正這些原住民是化外之民他們自己也管不著,便對日本說:「那隨你們處置好了。」

Soldiers_of_the_Japanese_expedition_in_Taiwan
(圖) 戰役過後,日本軍與中途投靠日本的原住民合影
得到了清朝政府許可,日本便於1874年的5月12日出兵,在6月1日掃蕩了牡丹、高士佛、女仍三社。原住民死傷慘重但為數不明,日方則僅12人戰死。7月1日,此三社終於投降。
之後日本移到屏東車城附近長期駐紮,卻受瘧疾等熱帶疾病所苦,病死561人。最後日本人待不下去,於1874年10月31日與清簽訂北京專約,撤離台灣。不過因為條約裡想有提及這次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雖然清廷所謂的保民是指那4個岡山縣人,不是指保護琉球人民。但日本仍以此做為理由,於1875年正式併吞琉球,更在甲午戰爭以後得到了台灣。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6.3 牡丹國小
IMG_2706
  隨著海拔提升,溫度開始降低,風也開始大了,為了怕早到的成員身體冷掉,從這裡開始不再全員到齊才出發到下一站,人數夠了就直接一批先帶上去。接下來的路雖然不再那麼陡,但20K的長度加上非常少緩衝坡讓人絕望。看著速度由十幾減到個位數,甚至跟走路差不多時,就有人乾脆下車用牽的。

6.4 壽卡
IMG_2719
就這樣折騰了3個小時後,壽卡終於被征服,大夥開心的在這裡合影。離開壽卡的險降坡要特別小心,因為才經過連續上坡的消耗,此時注意力一定會下降。果然有伙伴在這裡摔車全身多處擦傷。

6.5 太武鄉
IMG_2725
從壽卡下來後就到了台東的海岸線,騎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太平洋,整個風景跟西部完全不同,天空跟海水都超級藍的,心境也跟著海闊天空起來。不過此時氣力早已放盡卻還得騎20K的路才能吃飯,這感覺居然比爬壽卡還累。

6.6 太麻里
DSC_0204
午餐之後的路程也不輕鬆,東海岸線的美麗風景背後看不見的是沿途起伏的公路,及強勁的逆風,有時強到即使下坡也要轉到最輕才騎的動。中間有些路段因為施工而單線通車,指揮交通的大哥很好心的讓我們全數通行完後才放行一般車輛,看著對向大排長龍的車子我們很不意思的向他們揮手致意,不過過慣東部慢活生活的朋友們似乎一點也不介意,齊聲的為我們加油(淚)。

6.7 知本

IMG_2735
大夥最後終於在天黑時抵達飯店,領隊看到心疲力盡的我們很好心的沒做收操就放我們回房間。飯店很好有附溫泉池,但我卻只能乾瞪眼,因為大腿腫漲只能冰敷,泡了隔天會更慘。今天雖然很操,但還好很幸運沒遇到下雨。最難的一天已經過去,剩下三天繼續努力。

點此看環島1~3日          點此看環島7~9日

詳細的路線地圖: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徵求作者同意

Hiro&CC的捷安特環島之旅第7~9日-心得與沿途景點介紹 ​

前情提要:
DSC_0046
只憑著一股衝動,連車都沒有的情況下,Hiro報名了捷安特自行車環島,結果在第四天就拉傷左小腿,導致接下來三天都只能用右腿踩踏板,但居然順利的爬上最高點壽卡。來到台東之後,以為接下來的路會比較好走,但一路上強勁的逆風其實不會比上坡好騎多少,距離環島成功僅剩三天。

第七天 知本-瑞穗 118k
7.1 知本 7.2 卑南

IMG_2741
  經過昨日的冰敷之後,今早原本一跛一跛的腿又回復正常了。今天開始是走花東縱谷,一路上大致是平路,雖然沒比爬壽卡累,但昨日的疲勞還沒消除就得騎上環島次多的118K,加上沿途還是大逆風。導致即使第四天受傷的小腿已不再痛,仍然使不上力,一遇到困難的路段馬上就被甩到最後方了。

IMG_2746
  不過東部的美景好像有神奇的療育效果,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邊心曠神怡騎著車,即使被前面甩的老遠也不會亂了步調。

知本溫泉

Jhihben_River
知本溪(圖片出處)
 知本為卑南族Katratripulr部落的所在,日治時期取其後面二音節tripulr而命名為知本。而早期在知本溪河床上終日有溫泉湧出,廣為當地原住民使用。日治時期,日本來知本開發溫泉區,溫泉加上東部美景,使知本有了東部第一景的美名。不過因當時尚未有鐵路連結至此地,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開發規模沒有很大。

Jhihben_Hoya_Resort_20051109
(圖片出處)
戰後,日本人離開後,知本溫泉也隨之沒落了好多年。不過自從北迴、南迴鐵路相繼完成之後,交通變得容易,知本溫泉也迅速被開發成台灣最大的溫泉地之一。
知本溪將知本溫泉分成外溫泉及內溫泉兩處,外溫泉開發較早,中小型溫泉旅館林立,選擇多元且價位適中。內溫泉近幾年有五星級旅館進駐,吸引追求高品質的觀光客,且靠近知本森林遊樂區,不論景觀或地利更勝外溫泉區一籌。
知本溫泉泉質屬鹼性碳酸泉,pH8.5左右,無色無味無臭,水溫有95度,可拿來煮蛋。

7.3 鹿野車站
IMG_2758
到了這裡,領隊請我們喝鹿野有名的初鹿鮮乳,它的奶味十足,與熱咖啡真是絕配。接下來仍是一路逆風,為了不讓自己體力給風阻吃掉,只好躲在跟自己速度差不多的人身後。

7.4 關山親水公園
IMG_2770
這一段我們騎上了舊鐵道改成的鐵馬專用道,而沿途的舊車站則改成鐵馬驛站,不但安全且視野又棒。到了關山時,補給車上多了關山米作成的五香乖乖,好吃到連從不吃五香口味乖乖的我也吃的津津有味,這可是只有台東限定的珍貴補給品哦!

花東縱谷
螢幕截圖 2019-03-11 17.51.03
(圖)花東縱谷為夾在兩山脈中間的狹窄平原,卻孕育出台灣最優質的好米, 來源:Google Map
位於台灣東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中間,有一長150公里,寬僅1~3公里的狹長形縱谷,為台灣最大的河谷。
花東縱谷剛好為地殼兩大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在兩大板塊的擠壓之下,台灣島因此被擠壓出水面,西側擠壓的皺摺為中央山脈,東側的則為海岸山脈。至今花東縱谷每年仍以3~4公分的速度向中央山脈靠近,而台灣也仍以每年1公分的高度持續長高中。

IMG_2764
花東縱谷為花蓮溪、秀姑巒溪與卑南大溪三條溪的沖積河谷,其土壤肥沃,是台灣東部少數可耕作的地區之一。這裡水質好,污染少,種出的米品質優良,池上米,關山米皆為花東縱谷出產的好米。

​7.5 池上車站
DSC_0103
  從關山騎了一段路後經過最有名的景點-伯朗大道,只可惜趕行程的我們只能從遠處橋上照幾張相而已。中午我們在很有名的全美行吃池上便當,領隊擔心大家吃不飽還額外準備了蒸玉米。池上車站這幾年改建,但不像其他新式車站打造成先進鋼骨建築,反而反其道而行以木造為主體,輔以大量玻璃增加採光,結果反而設計感十足,木造空間更顯舒適,是這裡除伯朗大道的另一大景點。

伯朗大道
DSC02665
伯朗大道的正式名稱是錦新三號公路,因曾拍過伯朗咖啡廣告而得此名,後來更因金城武的廣告而聲名大噪。當時金城武在伯朗大道上恣意的騎著單車,在四周皆是無邊無際的金黃稻田當中馳騁著,那種單純又震撼的美讓每個人都神往。而金城武在廣告中坐下來享用清茶的那棵樹也連帶被取名為金城武樹,廣告出來不久即人潮擁入,至今仍沒有退燒。


不過也因觀光客過多而影響當地農民務農,還有些人未經允許便走入田中拍照,把剛插好的秧苗給踩死之類的事情時有所聞,導致當地農民不滿。近年在台東縣政府一系列兼顧觀光及農民的措施下,情況慢慢有所控制。


而2014年的一個颱風曾將金城武樹連根拔起,原本樹的主人想要直接將它移除的,但引來許多粉絲不捨,最後還是請來樹醫將金城武樹救活。不過今天的金城武樹已不若往日健壯,需要支架支撐。

​7.6 東里鐵馬驛站
IMG_2809IMG_2805
離開池上後,就進入了花蓮。下午的行程路看起來很平,但其實有很多路段是緩上坡,有些持續好幾公里,在逆風騎車下一不注意體力就被吃掉了。好在沿途風景真是美到不行,就算落單也硬是要拍幾張照片,到了東里鐵馬驛站休息時,手機相機更是從沒停過。這麼美麗的景色本應悠閒的享受,心裡暗自盤算找一天專程來個花東樂活之旅,好好把這一切一切再細細品嘗一番。

7.7 瑞穗
IMG_2812
東里過後可以休息的選擇就不太多,基本上就是警察局前面,而此時天色也暗下來了。花蓮鄉間小路的晚上是一片漆黑,即使有路燈也很微弱。我們大家開起了頭尾燈,隊伍儘量靠緊一點才比較安全。晚上又住在溫泉飯店裡,看著還在冰敷的雙腿告訴自己說千萬別泡,但最後還是受不了泡下去了,只是用一種非常奇特的姿勢-把雙腿晾在半空死撐著泡湯,這到底是享受還是折磨呢?

第八天 瑞穗-礁溪 71k
8.1 瑞穗
IMG_2830 (1)

早上要出門時才發現我們旅館的隔壁就是紅葉國小。今天只有半天的騎程,下午則是搭火車,但卻得騎上70公里。早上下起了雨讓我們第一次嘗試雨騎,才騎第一段鞋子就都全濕了,得一邊忍受腳悶著的不舒服感一邊趕路。由於火車不會等人,我們每站的休息時間都不長。上個廁所喝完水又匆匆趕往下一站。

紅葉少棒隊
1566250-1024x657
(圖片來源:紅葉國小)
1968年8月25日,紅葉少棒隊與剛獲得世界冠軍的日本和歌山少棒隊進行比賽,居然以7:0懸殊比數提前結束比賽,震驚全台。當時的紅葉少棒隊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以石頭當球木棍當棒,廢輪胎當打擊練習的種種說法被媒體大肆渲染。而台灣的棒球風氣也因此役而被成功帶動,成為棒壇佳話。
不過事實上,紅葉少棒的事蹟多為媒體配合政府宣傳所杜撰的奇蹟。首先當時的對手並非和世界冠軍歌山少棒隊,而是關西少棒。另一方面紅葉國小當時人數過少,根本湊不齊一個棒球隊,實際上參與的選手多是由已畢業的學長冒名頂替,形成青少年打小孩的難堪局面。事情被爆發後,當時校長,教練及管理都被起訴,不過為了避人耳目,法院居然選在深夜的11點開庭審理此案,使得這場紅葉傳奇沾上了污點。
註: 有兩間紅葉國小分別在台東及花蓮,打棒球出名的為台東的紅葉國小

8.2 壽豐鄉福德祠
IMG_2839
這個休息點是這九天下來最簡便的,大伙擠在小小的土地公廟前面,上廁所也不太清爽,得要捏著鼻子。但還是要感謝土地公給我們容身之處,並且保祐我們剩下一天半的旅程能夠平安。

8.3 吉安鄉
DSC_0100
這裡有全台最美麗的星巴克,是由貨櫃改建而成的。不過這時間早就人滿為患,沒有個半小時恐怕買不到咖啡,趕時間的我們也只能拍張大合照隨即離去。

星巴克貨櫃屋

正式名稱為星巴克洄瀾門市,是亞洲第一間使用貨櫃屋打造的星巴克。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所設計。

星巴克貨櫃屋
DSC07583   正式名稱為星巴克洄瀾門市,是亞洲第一間使用貨櫃屋打造的星巴克。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所設計。

DSC07520
隈研大師採用他一貫的減法哲學,使用29個曾經駐足在全球各大港口的貨櫃所打造而成。貨櫃屋共有四層,採倒金字塔排列,外部漆成乾淨的全白色,唯一的裝飾只有星巴克的Logo。而每個貨櫃皆有其專屬履歷寫在外牆上。

DSC07550   室內採用許多簍空設計增加採光,並減少使用耗電照明。以往貨櫃屋總令人覺得空間感過於狹小,但這間星巴克巧妙的利用每個貨櫃交錯產生的空間錯位,及貨櫃本身狹長形狀產生延伸感,再加上宛如迷宮般的座位區設計,過一個轉角突然又出現好幾個座位,使得感覺上反而比很多其他間的星巴克來得大。

8.4 花蓮火車站
IMG_2855
好不容易在列車出發前一小時騎到花蓮火車站,當然也沒時間去吃餐廳,好在捷安特幫我們準備的烤雞腿便當還滿好吃的。很快的爬完便當後,大夥又七手八腳的把腳踏車抬上火車,車門關起後沒多久每個人都累的不管整車的汗臭與鞋臭味沈沈睡去,八天以來第一次有睡到午覺,能有這樣的小確幸已經心滿意足。

8.5 宜蘭車站 8.6 礁溪IMG_2859
火車到了宜蘭後,我們還得在雨中騎車到礁溪,好在只有短短10公里路程。到了旅館,除了趕快泡澡讓被雨淋濕的身體暖起來外,身上的車衣車褲也因為被泥漿噴的亂七八糟特別的難洗。但比起前幾天好的是,至少我們不用再夜裡摸黑騎車了。今天是最後一晚,大伙的心情都特別High,原本不喝酒的晚上也開喝了。想起第一天在爬大溪坡段時才覺得度日如年的,沒想到一轉眼旅程就要結束了。

礁溪溫泉
根據記載,18世紀時漢民族來到礁溪一帶墾荒時,因為擔心溫泉的高溫會使稻苗枯萎,特別提到「不要開墾到燒水堀地方」,由此可知當時就已知溫泉的存在。18世紀末時漳州人蕭竹者曾將「湯圍溫泉」列為蘭陽八景之一,爾後亦有詩人將湯圍溫泉寫成詩歌吟唱。

22152313546_bd8ce6fa0e_c
日治時期,日人將圓山公園(今礁溪公園)做為公共浴場,並獎勵開設溫泉旅館。圓山、樂園、西山、另台人開設之昇月樓皆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溫泉旅館。

1024px-Jiaosi_Hot_Spring_Hotels
光復之後,雖有礁溪車站經過,但開車到宜蘭仍不方便。2006年雪山隧道通車後,台北往返宜蘭變得異常便利,造訪礁溪溫泉的旅客愈來愈多,每到假日總是人潮絡繹不絕。

圖片與資料來源:
http://210.69.81.175/SpringFront/DetailHistoryData?springsId=137
http://210.69.81.175/SpringFront/DetailHistoryData?springsId=137

第九天 礁溪-松山 86k
9.1 礁溪

昨晚貼心的領隊替我們準備了一堆報紙,把它塞到濕透的鞋子中,等吸飽了水再換一張,如此換個3~4張後到隔天時鞋子居然都乾了。

IMG_2872
今天是環島最後一天,早上來個身體總檢查,左小腿拉傷似乎沒事了,但換來兩腳大腿的痠痛無力,沒有摔傷但屁股及大腿內側有些許摩擦過久產生的破皮。左手的中指一直到小指都麻木。脖子肩膀有點痠痛但後腰及後背都還可以。總之,身體狀況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而領隊每天早上出發前都要先畫個路線圖,在最後一天終於完美繞成一圈。看到它圈回出發地台北時真的很感動,雖然只是一張紙,但卻道盡了這9天的辛勞。

IMG_2867
而昨天下不停的雨到早上居然停了並且露出溫暖的陽光,整個9天下來居然只有半天的時間在雨騎,這個環島團實在是太幸運了。大夥早上做操抬頭望向天空時都充滿了感激。

9.2 頭城 9.3 貢寮
IMG_2879
出發沒多久,就走到東北海岸線,早上的太陽把遠方的龜山島染成金黃,大家把握最後的幾次機會在景點合照。而過了貢寮之後,就要跟太平洋Say Goodbye,轉向新北去了。

龜山島
DSC_0001
龜山島,宜蘭頭城外海約十公里的一座島,東西寬3.1公里,南北長1.6公里。因外觀像一隻烏龜而取其名,最高處為高398公尺的龜甲山。
龜山島早在1853年時就有人定居,當地住民以補漁為生。1977年時,因軍事需求而將島上居民強制遷出,而龜山島做為火炮射擊訓練場。2000年,龜山島做為觀光用途重新對外開放,但參觀前需事先申請。

9.3 福隆
IMG_2888
到貢寮這邊,我們從海岸線車道旁邊轉進一不顯眼的小路,突然間一個舊紅磚隧道口出現在眼前,這是將近有百年歷史的舊草嶺隧道,現在改為自行車專用道。騎了約莫十分鐘,一出隧道口馬上就從宜蘭到新北的福隆了,若沒有走這一條改走海岸線的話,可要多走十多公里哦!

舊草嶺隧道
舊草嶺隧道福隆端入口
(圖片來源)
建於日治時期的1924年,長2167公尺,為連接新北貢寮與宜蘭頭城間的隧道,曾是東南亞最長的鐵路隧道。工程期間總共造成了11人死亡,366人受傷才打通隧道,隧道為紅磚打造,因狹窄而採單軌雙向通車。1985年因應北迴鐵路的擴建而停用,前後共服役了61年。
2007年,停用了22年以後,舊草嶺隧道作為自行車道重新開啟。

9.4平溪
IMG_2897
之後往平溪的路上都是上坡,雖然跟壽卡相比已經算是輕鬆,但雙腿一直在抗議不要再走上坡了,總之就是非常吃力的前進。

IMG_2917
中午在平溪吃飯,我們把握短短的休息時間放了天燈。同行的居然有人希望能每年環島一次,真有毅力。

平溪
IMG_2909
平溪為台北盆地東邊一處丘陵地區,地勢雖不高,但起伏甚大,為地無三里平之地。1820年,在台北盆地陸續被開發完了以後,晚來的漢民族只能往平溪這些困難的地方開墾,而山區多雨的氣候使當地農民以種荼為主。1920年代,平溪這一帶開始大量開採媒礦而富裕,但到1970年因國際競爭而漸漸沒落,到今日已無採礦業。

平溪天燈
平溪天燈節-2
(圖片作者:Lenovo-lin)
平溪在清道光時期時雖因開墾而富足,但地處偏僻而山賊橫行。每當入冬之際,村民收成結束後,就會收拾細軟逃至深山避難。一直到元宵,才會派人查看,等確定安全後,更會燃起天燈以報平安。習俗流傳至今已成為祈福的一種方式,把自己的心願寫在天燈上面施放出去。現每年元宵節期間會舉辦天燈施放儀式,最高時會有上萬顆天燈一起飛上天空,場面甚為壯觀。平溪的天燈節又與鹽水峰炮一同被稱為南蜂炮,北天燈,是台灣幾大節慶盛況之一。

9.5 基隆 9.6 南港
IMG_2952IMG_2955
下午,只需要騎30K就回到台北。不過沿路上的紅綠燈讓我們前進緩慢,而且經過平溪上坡的折磨,每次綠燈開始騎的時候,頓時腳就使不上力。到了汐止以後,交通變得很亂,車子多又快,且很多車並排到機慢車專用道上,我們得騎到車道上很危險。所謂行百里路半九十,在最後關頭更不能大意。

9.7 松山
DSC_0089
終於,我們回到了出發地松山車站,大夥都歡慶祝賀,每個人也都拿到了期待已久的環島的證書與獎章。這九天感覺又長又短,長的是每一次看著計數器緩慢增加的數字,短的是我們這群聯合國好不容易培養出患難情感沒多久又要各自飛奔了。經過這次環島,不但有機會慢慢欣賞台灣沿路美景,更高興知道有這麼多國外朋友這麼喜歡台灣,願意一次又一次的來騎自行車。

松山
IMG_7448_thumb.jpg
松山的舊名為鍚口,在清朝時為淡水河流域僅次於大稻埕,艋舺的重要港口。當時從基隆一帶礦區及海港的漁獲運到台北城時,均要以船運走基隆河來運送。而基隆河為淡水河支流,本身不若淡水河寬廣,而鍚口是當時那一帶唯一適合靠船的港口。即使如此,大船仍需趁漲潮之時才能走行。因此船東習慣在鍚口停靠等待漲潮,或是在這裡雇用挑夫將貨搬至台北城。

IMG_7455_thumb.jpg
但到了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劉銘傳在法軍攻占基隆前,下令炸毀礦坑。加上1887年修築鐵路使基隆到台北城的貨運不再只有船運,在加上上游種植茶葉過度開墾使水土流失導致河導淤積,大船不易停靠,錫口漸漸沒落。但最致命的一擊則是在日治時期,以錫口地區為主的抗日活動,徹底切斷了與台北城的往來。一直到多年後抗日活動平息,日本人回來此開發,陸續蓋了車站,市場,學校等,鍚口逐漸恢復往日榮華。後來日本人覺得此地有故鄉四國松山的感覺,因此在1920將鍚口改名為松山。

IMG_7462_thumb.jpg
松山慈祐宮松山慈祐宮原名為鍚口媽祖廟,根據宮廟誌記載最早是在1753年設立,幾乎等同於鍚口的發展史。慈祐宮見證了此地的繁榮到衰敗到再起,270年來,已成當地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三月底舉辦盛大的繞境活動,吸引許多其他宮廟和信徒前來共襄盛舉。

點此看環島1~3日          點此看環島4~6日

詳細的路線地圖: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徵求作者同意